头部

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三晋通 | 用户空间 | 简体 | English| |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47
来源: 大同日报

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文瀛湖畔流连忘返、大小河流有了河长精心守护、绿色生活方式在市民中渐成风气……每一位大同人都切实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同蓝、大同清、大同绿”三张名片更加靓丽。

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通过坚持不懈对全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坚持“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大同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233天增加到2021年315天,增加了35.2%;PM2.5浓度由2013年的46μg/m3下降到2021年的28μg/m3,下降了4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6.53下降到2021年的3.84,下降了30%。

“我们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业企业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货物运输绿色转型、移动源污染防治、扬尘管控、落后产能淘汰等重点工作,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局建设了分布在全市各县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包括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4座、超级站和组分站1座,实现了对环境空气6项指标的实时监测,让市民可以随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2021年,我市成为全省连续两年唯一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大同蓝”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也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和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

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引黄进京,桑干河水融入黄河水的甘甜,部分干涸的河道水清岸绿重现眼前;御河南环桥段碧波荡漾,成为市民热门的“打卡地”;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候鸟迁徙的“加油站”,湿地经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位置,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全力建设“大同清”。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市、县、乡三级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体系逐步建立完善,1541名三级河长奋战在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的106条河流上。责任网格化、项目清单化、问题台账化,建立厂内企业治、厂外政府治、流域协同治的“三化三治”工作机制;“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使水污染防治“有章可循”。

2019年,全市12个国省考核断面全部实现达标目标,彻底消除劣Ⅴ类断面;2021年,9个在用市级水源地以及8个在用的县级水源地全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今年1-6月,我市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在全省排名第八,在全国338个重点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第七,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并得到显著改善。

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等特点,而且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消除,治理起来有难度。”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为了保护土壤安全,市生态环境局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土壤污染家底,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20年,我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顺利完成,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此外,我市还通过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及时更新我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扎实推进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加强工业固废和危废污染源监管等举措,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管控,全面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尾部

网站地图|免责声明

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同市人民政府信息化中心

地址:大同市文瀛湖办公楼主楼11层(大同市兴云街2799号)  邮箱: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08000733号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网站标识码:14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