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11-08-12 08:00
标题: 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
文号:
时效:

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

发布时间:2011-08-12 08:00 来源: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第四章 实施新型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培育发展多元优化的产业结构

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一)煤炭行业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会持续增加。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将达到4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将在60%以上。我市作为全国煤炭主产区,煤炭行业发展还大有空间。要全面落实省委“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全省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整合和完成48座保留矿井的综采改造,建设同煤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新荣中新、左云鹊等煤炭循环经济园,全面提升全市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建设晋北动力煤基地,把同煤集团打造成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航母企业。走“黑色资源色开采”之路,大力发展“物联网”,打造智能矿山,强化品牌意识,使品牌集成、市场、贸易一体化。推动全市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规划到2015年市属煤矿产量稳定在4300万吨左右,加上同煤集团产量大约稳定在1.4亿吨左右,为高碳产业低碳经营打下坚实基础。所有地方煤炭采区回收率达到75%—85%以上,原煤洗选加工比例达60%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0.5人以下,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到2015年建成大型矿井10座,中型矿井36座,小型矿井10座,矿井数量控制在50座以内,平均每矿原煤产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在环境保护方面,所有矿山煤矸石、污水都实现达标排放,土地复垦率达到35%。到2015年所有煤矿经营管理层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5%以上,通过全员培训和特种工种培训,职工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二)电力行业

电力发展目标是: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年发电量650亿千瓦时,完成增加值35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为此,首先要增加电源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集中供热配套热电联产机组,加快建设大唐国际御东2×30万千瓦、大热公司“关小上大”2×30万千瓦以及中国大唐浑源2×100万千瓦热电联产联机组,确保集中供热与城市改造建设同步;其次,加快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机组建设。开工建设国电四期2×100万千瓦、同煤塔山二期2×66万千瓦、京能集团左云2×60万千瓦、山西国际电力浑源2×100万千瓦机组。再次,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

(三)冶金行业

冶金业发展目标是:炼铁300万吨,钢坯346万吨,钢材320万吨,硅锰合金40万吨,石墨电极15万吨,镁合金压铸200万吨,完成增加值60亿元,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利税6.8亿元。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向特钢方向发展。到2015年,力争把同煤钢铁公司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年产棒材150万吨、高速线材100万吨、型钢80万吨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紧紧抓住国家确定我市广灵县镁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镁合金压铸件产品的开发延伸力度,并着重向镁合金板、棒、带灯产品和手机外壳、方向盘、汽车轮毂等方向发展。到2015年,全市金属镁、镁合金产量达到15万吨左右,占到全省产量的四分之一,压铸件达到200万件,确保压铸件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锰系合金深加工、铬、镍系合金产品,提升整体合金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硅锰合金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四)建材行业

要加快发展新型产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两大生产基地:一是以大同冀东水泥两条日产4500吨熟料线和大同七峰山日产1200吨熟料线,形成第一水泥生产基地;二是以中国建材集团或中国材料科工集团为主整合广灵富成日产4000吨熟料线、广灵绿川日产1200吨熟料线,同时加大推进广灵绿川已核准的日产4000吨熟料线项目,形成第二大水泥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突破1300万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本着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加强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加紧推进煤电一体化、电冶一体化的步伐,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产业。

二、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要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产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还要深化战略引进合作,坚持以高端化和高科技为导向,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新兴产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

突出发展重点,以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础,以产业链为纽带,逐步打造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和产品。一是积极推进高新产品的开发,加快核发电机和煤层气发电以及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研发转化步伐。二是引进华泰汽车等重大战略伙伴,开发新产品,并扩大原有产品规模。三是发展特色产品。以煤矿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和改装运输车辆为主型产品打造煤机产品基地。到2015年,确保华泰年产50万辆轿车、50万台轿车发动机,同车公司600台电力机车、大齿集团50万台重型车变速箱、山柴公司4000台柴油机发动机和小批量核发电机,七o研究所50万台涡轮增压器生产能力。确保该行业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以上。

(二)注重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巩固传统煤化工业,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大力开发工程化成套技术,努力把煤化工建设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此,积极推进同煤集团与中海油的合作项目,促进中国蓝星集团在阳高龙泉工业园区后续项目的建设,突出抓好山橡胶集团5万吨氯丁橡胶、中化集团18万吨TDI、20万吨MDI、1.5万吨ADI和30万吨多孔硝铵项目,同煤集团180万吨甲醇项目,同煤集团与中海油煤基清洁燃料合作年产100亿m3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引进技术积极建设煤炭地下气化项目。

(三)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生物制药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体现以民为本的医药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高标准建设好“医药工业园区”和“医药物流园区”。努力把大同医药园区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园区;以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制药企业,形成同类合并、优势互补、原料药和制剂并重,上下游衔接、产品规模迅速扩张的大生产格局。到2015年,“同药集团”基本形成集药品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涵盖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兽药制剂、保健药、保健食品等八大产品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集团;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更加广泛的生物产业,如生物育种、生物用品、生物制造,推广绿色农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发展,积极应用生物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四)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结合风电场开发建设和电网发展水平,加快风电场规模化开发。以国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和“太阳能屋顶计划”为契机,研究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和秸秆能源化利用,有序推进非粮生物燃料和生物固体成型燃料发展。力争宝利协鑫集团同富士康集团10万吨多晶硅、6吉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同煤集团2万吨多晶硅、2G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开工。加快大唐国际、中国大唐、中海油、华电、国电、华能、华润和山西国际等国有大型集团在我市浑源、左云、南郊、新荣、天镇、广灵、灵丘、阳高等县区的风场规划设计和风电项目建设,“十二五”末全市风电总装机达到35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30万千瓦,力争50万千瓦。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在御东新区建设新能源主题公园。

(五)努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以我市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台作用,研发应用前沿技术,加快生产集群发展,努力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为此,一是加快新荣区炭素制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以大能炭素、新成特炭、荣合、宏进、新银、溢源炭素公司为龙头企业的15万吨成品、30万吨烘焙烧的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能力。同时大力开发超高功率、高品位、大规格产品,提高附加值和产品综合竞争力,加快与国际接轨。发展石墨高纯微粉、低硫可膨胀石墨,石墨乳和吸附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紧紧抓住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机遇,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重点发展大同冀东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的商品混凝土及其他制品。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点发展花岗岩、大理石石材的精加工,全面提高石材产品档次,提高附加值。利用优质石灰石资源发展高纯碳酸钙纳米材料。利用高岭土资源发展高岭土深加工产品。利用玄武岩、石英石等非金属矿资源发展硅酸铝耐火材料、铸石耐磨材料。利用电厂排放的脱硫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等。重点抓好同煤塔山园区年加工5万吨煤系高岭土项目、山西威凯公司5万吨玻化微珠保温耐抗裂砂浆项目。

(六)优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围绕煤炭、冶金、电力、化工等产业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品牌,重点引进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推动重点节能装备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高层燃效炉、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生物质锅炉,低成本深度煤炭洗选,醇燃料,推进余热余压能综合利用集成、煤矿瓦斯综合利用、能量阶梯利用。加快发展高压变频调速、静态无功补偿等节电装备。重点引导LED灯等高效节能产品的产业化。积极发展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努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活性炭是我市一项大宗产品,要大力发展活性炭产业,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建设。

(七)快速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示范应用和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煤焦物流、安全检测、污染源检测等系统和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能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重点企业要实施信息化改造,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的目标。

(八)着力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以建设京津地区菜篮子基地为总目标,依托丰富的小杂粮资源优势,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杏仁露、苦荞、东方亮小米、马铃薯、肉类、食用菌、白灵菇、胡麻油等农副产品深加工。突出发展200万吨晋北蔬菜基地,要形成种、储、运、销完整的一条龙生产服务,并同步增加脱水、冷储、精装等配套项目建设,年销售收入50亿元。重点发展阳高10万吨杏仁露、华晟4万吨果蔬汁、晋宁10万头生猪屠宰线、顺赢和田宽2万吨酿造酱油、夏进乳业1万吨PET果维乳饮品、东方物华3万吨东方亮精米加工,荞宝科技1万吨苦荞系列深加工、青云生态5万吨胡麻油加工、山地菌业2000吨白灵菇种植加工等。力争以上重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进一步加强健康食品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强化食品、功能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高食品的特色性、营养性、保健性和安全性,以提高我市健康食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拓展服务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规划服务业项目633项,拟投资1562亿元。一是拓展壮大餐饮服务业。提高餐饮规范化水平,鼓励创立餐饮品牌,大力发展餐饮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加快集团化步伐,构建餐饮发展新格局。在城市着力打造三大餐饮集聚群。这就是以满足商务活动为目标的商务餐饮集聚群;以满足旅游节庆消费为目标的大众餐饮集聚群;以满足日常消费为目标的社区餐饮集聚群。为此要建设高档饭店、美食一条街和实惠型的社区餐饮门店。在农村着力发展“农家乐”餐饮业态,开发乡土菜肴和民族特色小吃,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二是搭建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出资支持,市商务局牵头商业联合会、协会等有关组织搭建大同市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个大同市网上零售市场,主要为本市有实体店铺的商家提供服务,同时也为无店铺的虚拟商业企业和个人提供交易平台。鼓励发展网络团购企业,方便群众,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在御东新区建设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区域性会展中心。依据城市功能变迁重新培育中心商务区。四是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研发、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到“十二五”末期,使第三产业占GPP的比重由2010年的48%增长到2015年的50%左右,更加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造铁海联运物流园区。结合煤炭、装备制造、建材、医药等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以培育物流市场、建设物流基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重点,逐步构建集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分检、深度加工、信息咨询、管理协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大同建成为山西北部物流基地。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保税物流无水港(或称陆港)。在陆港内设立海关、货代、船代公司,这相当于把海港功能引向内陆。我市与天津港、秦皇岛港就大同建立陆港开展合作,同时引进保税仓库或建立保税区。

发展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实施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依托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同马连庄物流基地、御东综合物流基地、大同市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交易中心;在市区改造振华蔬菜批发市场;九个农业县区都建设和改造一个农产品包装加工综合批发市场。为打通国内区域和国际物流创造条件。统筹城乡商品和外贸商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扶持培育3—5家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企业。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基点,建设和改造101个物流配送站点,形成以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企业为龙头的城乡商品和内外贸商品双向配送体系。为实施国际物流配送占据先机。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弹性高,综合效益好。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我市,要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是以复兴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立足于把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建成国内一流的大景区;把悬空寺建成我国最奇的名胜区;把北岳恒山建成吸引游客潜力最大的新景观;把古堡、长城建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边塞文化景观。大力发展历史、宗教、文化、生态、民俗于一体的具有观赏、休闲、度假熔于一炉的产品体系。“十二五”将要投资28亿元继续完善云冈大景区,投资5.5亿元建设恒山名胜区,投资100亿元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到“十二五”末实现旅游总收入280亿元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100万人次,行业新增直接就业岗位1万个,间接就业岗位8万个。二是大力开展市场营销,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大同旅游形象,以文化创意和高端策划打造核心吸引力,创造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旅游大品牌。加大推介宣传力度,提高大同旅游知名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拓展我市旅游的内涵,使旅游向产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公益化的方向发展,让旅游的宏大精典国人震撼世界惊奇。三是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大力开拓区域合作。与京津冀蒙等地延展旅游线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营体制,加大旅游全要素的实现效应,强化产业配置,提高服务水准,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吸引各种资金参与旅游业开发,培育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四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开辟旅游巴士专用线。并与周边旅游景点进行无障碍对接。五是大力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全面开发旅游产品、纪念品,延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建设特色景观镇、规范发展农家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六是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消夏旅游、边塞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旅游配套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地区的夏都,国内外旅游终极目的地。

五、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的核心之举、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抓出成效。在项目的谋划和实施中,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既抓经济发展项目,又抓社会发展项目;既抓对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又抓能强市富民的中小项目;既抓资金密集型项目,又抓劳动密集型项目,通过统筹兼顾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健全项目建设专门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建立项目建设考核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全力抓好大型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各种项目的载体。培育壮大销售收入超过千亿、百亿、十亿元的31个优势骨干企业。即把同煤集团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航母企业。大力扶持10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包括中国蓝星大同化工公司、华润集团大同公司、国电大同二电厂、国药集团大同医药公司、同煤钢铁公司、山煤公司大同分公司、省煤运大同分公司、中新能源公司、大同电力机车公司、浑源百川煤业公司。积极扶持20个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包括大唐云冈热电公司、国投大同能源公司、大同新成特碳公司、中国重汽大齿公司、山柴有限公司、冀东大同水泥公司、山西普德药业公司、山西仟源制药公司、山西振东泰盛药业、大同华晟果蔬公司、大同绿苑饮品公司等,以上述骨干企业为平台,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具体重大项目见表3

3 “十二五期间经济转型重大项目

序号

所属行业

项目名称

布局地点

建设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万元)

1

煤炭

东周窑矿井

左云县

1000万吨

2008-2011

482497

2

煤炭

马道头矿井

左云县

1000万吨

2010-2013

510405

3

煤炭

潘家窑矿井

左云县

1000万吨

2012-2015

450000

4

煤炭

资源整合

大同市

800万吨

2010.7-2012.12

400000

5

火电

塔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塔山工业园区

2×60万千瓦

2013-2015

600000

6

火电

马道头煤电一体化

山西省左云县

2×66万千瓦+2×100万千瓦

2012-2014

1300000

7

火电

国电电力湖东电厂2X100万千瓦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

2X100万千瓦

2011-2013

789209

8

火电

国电电力湖东电厂2X100万千瓦二期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

2X100万千瓦

2013-2015

800000

9

 

 

 

10

 

火电

 

 

火电

平型关电厂

 

 

 

天镇电厂

灵丘县

 

 

 

天镇县

2 X60万千瓦

 

 

 

 

2X100万千瓦

2011-2015

1000000

 

 

 

800000

11

新能源

大同风电59

大同市各县区

2010-2015

5202519

12

新能源

光伏及秸秆发电11

2010-2015

1390200

13

新材料

同钢300万吨钢铁、200万吨管线材合作项目

500000

14

新材料

蓝星化工新材料项目

阳高龙泉

多种化工材料

2012-2013

1300000

15

现代煤化工

同煤集团甲醇配套制烯烃项目

大同市南郊区

30万吨/年聚乙烯、30万吨/年聚丙烯、180万吨/年甲醇

1800000

16

现代煤化工

左云中海油SNG项目

左云县

40亿m3/年煤制天然气

2011-2014

3840000

17

现代煤化工

同煤集团聚甲醛项目

大同

24万吨

2012-2015

800000

18

现代煤化工

同煤集团120万吨甲醇项目

塔山园区

60万吨/(一期)

2009-2012

362298

19

装备制造

华泰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

年产15万辆汽车、30万台发动机、30万台变速箱项目

1200000

20

装备制造

同煤集团煤机制造项目

南郊区

三批规划项目

2011-2015

286000

21

装备制造

重汽集团大齿公司改造项目

大同县

年产速箱22万台

2009-2011

115947

22

新能源

同煤集团光伏产业一期

塔山园区

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

2011-2012

400000

23

新能源

同煤集团光伏产业二期

塔山园区

新增2.1万吨,达到2.7万吨

2014-2016

2235000

24

新能源

富士康保利协鑫多晶硅 项目

大同市

10万吨多晶硅(一期3万吨) 6吉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一期2吉瓦)

8500000

(一期360亿)

25

医药

威奇达药业公司项目

医药工业园区

年产原料药5300

2010-2015

100000

26

旅游

大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大同城区

占地3600

2008-2015

1000000

27

旅游

大同土林地质公园

大同县

公园占地5800

2011-2015

300000

28

旅游

云冈景区基础设施

云冈镇

120万平方米

2009-2012

289150

29

旅游

天镇古堡旅游项目

天镇县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2010-2015

192800

30

文化产业

隆德集团大同论坛会址

大同市

实施等占地5800

2100-2015

300000

31

服务业

大同市煤炭物流

有关煤矿企业

2013

-2014

500000

32

农业

现代农业示范区

5县区

150万亩300万头只

680000

六、继续抓好园区开发建设

要坚持园区化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园区承载作用,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推动项目向园区投放、工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创新要素向园区汇聚。全力打造十大工业园区。

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塔山园区煤电热气材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形成,2010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十二五”期间同煤集团将在塔山园区投资建设塔山电厂二期2x60万千瓦、三期2x66万千瓦电厂,2x30万千瓦热电厂、24万吨聚甲醛、60万吨煤制烯烃等项目。形成煤电材、煤化两条产业链条。同时,再复制建设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新型化发展、高起点建设。

新能源光伏产业园区。在南郊区打造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引进保利协鑫集团与富士康集团,建设10万吨多晶硅、6GW太阳能电池组件。同煤集团规划建设2万吨/年多晶硅,2GW拉棒切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

新型煤化工园区。在左云打造煤基新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中海油集团将投资1000亿元,建设煤、气、化工原料及新型材料综合型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一期投资300多亿元,建设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6万吨聚甲醛、20万吨醋酸/醋酐、12万吨甲烷氯化物、4000吨氟橡胶、4万吨绿色制冷剂、4000吨聚偏氟乙烯及40万吨氧化铝项目。远期建成100亿m3/年煤制天然气及配套的综合利用煤化工基地。

化工新材料园区。在阳高打造化工新材料基地。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拟实施8个项目,投资166亿元。中化蓝星集团已在阳高龙泉工业园建成一期3万吨氯丁橡胶项目,二期5万吨启动。“十二五”投资150亿元,建设18万吨/年TDI、30万吨/年MDI、1.5万吨/年ADI项目、120万吨/年电石、30万吨/年硝酸、30万吨/年多空硝铵(民爆产品)、配套建设园区内锅炉废汽和余热发电装置等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产值将达到130亿元。

新型管线材园区。在灵丘打造晋北地区新型钢铁管线材基地。规划占地2000亩,实施项目6个,投资130亿元。重点是同煤集团钢铁公司投资100亿元,建设300万吨管线材及上游配套生产线。

现代装备制造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确定入驻项目13个,投资150亿元。中国重汽集团投资11.59亿元实施大齿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一期工程主体2010年完工,形成11万台重车变速箱能力;“十二五”将要投资建设100万台变速生产线项目。同时瞄准煤矿综采升级,实施同煤装备制造公司引进合作方生产采煤机械、精工仪表等产品,加速煤机、工程装备本地化的进程。华泰汽车一期15万辆汽车、30万台发动机、30万台变速箱项目,投资120亿元。

新型医药园区。引进国药集团,建设大同抗生素生产基地。园区内医药企业拟实施项目6个,投资60亿元。实施国药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国药阿拉宾度药业抗生素项目建设。

绿色食品园区。与装备制造业园区毗邻,规划建设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华润雪花啤酒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2.3亿元,年产啤酒10万千升,预计解决600人就业;二期投资0.7亿元,年产啤酒10万千升,项目完成后上缴税收1亿元左右。该园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配套相关物流产业。

新型建筑材料园区。引进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对我市水泥行业进行联合重组,推动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同时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和2条5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以及镁矿资源的开发。

环保产业园区。以大同机车公司为龙头,重组整合市内活性炭生产企业,计划投资40亿元,形成60万吨碳化料生产能力。大同煤质活性炭一直以出口为主,今后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内需市场在快速扩大,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在左云县建设活性炭加工园,在大同县建设加工活性炭园,上马环保净水成套装备,尽快建成一区两园的环保产业园区。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强化财税政策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简化项目入园审批,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管理体制。统筹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每个县区要重点规划建设1至2个产业聚集区。

第五章 实施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统领,由传统农业向以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转变。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杂粮、特色农业四大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加快建设京津地区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依托夏进乳业、蒙牛、伊利、阳高晋牛乳业等乳品企业带动,建成15万头奶牛、年产35万吨鲜奶基地。依托南京雨润集团、大同综合加工和物流中心等肉类加工企业,全市建成150万头商品猪、180万只出栏羊、10万头出栏肉牛、年产20万吨肉类生产加工基地。依托华晟果蔬、绿苑饮品等果蔬加工企业,全市建成80万亩规模、年产190万吨蔬菜产加销服务一条龙的蔬菜基地。粮食生产目标是重点抓好玉米、马铃薯生产。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平均单产由490斤提高到1000斤。马铃薯保持在30万亩,单产从262斤提高到500斤,总产量由2010年的1.05亿斤提高到2015年的1.5亿斤左右。建设10万亩“正北芪”GAP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黄芪等药材种植面积40万亩。杏林干鲜果面积到2015年发展为60万亩,黄花菜10万亩,食用菌2万亩。总之,使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55%以上,农产品加工包装转化率50%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业生态绿化建设;改造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推广旱作农业示范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见表4)

4 农业六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序号

工程名称

分布区域

建设内容

1

120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南郊区云冈、高山、鸦儿崖、大同县许堡、峰峪、吉家庄、巨乐,阳高县长城、下深井、马家皂、古城、东小村,天镇县米薪关、贾家屯、赵家沟、南高崖,广灵县望狐、梁庄、斗泉、南村、宜兴等18个乡镇

梯田修复治理、培肥打井、修路、耕地整治等

2

11万亩盐碱地滩地改造工程

南郊区口泉、西朝岭、水泊寺,大同县杜庄、党留庄、吉家庄、阳高县大白登、狮子屯、北徐屯、王官屯,天镇县玉泉、三十里铺、南河堡,广灵县壶泉、作疃、加斗等13个乡镇

打井浇盐排碱、化学改良、培肥抗碱降盐、生物措施等

3

农村沼气等能源项目建设工程

重点分布在大同县、阳高县、广灵县平川水地,新增2万农户

大棚设施建设,大棚种、养、沼气循环利用

4

水源、灌溉、输电工程

主要分布在平川水地和旱平地,新增70万亩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

打井、管灌、滴灌、渗灌、喷灌等管线设备

5

农村田间道路和生态绿化工程

农田林网8万亩,飞播造林12.6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退耕还林25万亩,薪炭林3.8万亩,补植补造林110万亩,太行山绿化7万亩

多种方式造林

切实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动植物良种繁殖体系,在阳高、天镇、南郊新建、改建、扩建6个种猪场,在南郊、阳高、广灵新建、扩建4个种羊场,完善奶牛、肉牛冷配体系。二是健全完善提升45个乡镇农技中心和中心畜牧兽医站建设。三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在现在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进度,完善机制,尽快发挥作用。四是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围绕农业产供销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10个精品工程旗舰型、20个潜力型、30个成长型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0户以上。逐步形成以大同夏进乳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以养殖园区为基础的奶业产业集群;形成以大同晋宁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以猪、牛、羊基地为基础的肉类产业集群;形成以山西佳鑫食业有限公司、山西广灵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以特色优质杂粮基地为基础的优质杂粮产业集群;形成以阳高神泉生物、灵丘中源等公司为龙头,以饲草业基地为基础的饲草产业集群;以大同县黄花总公司、大同茂源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浑源恒山黄芪公司等龙头,以黄花、黄芪、万寿菊基地为基础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以山西华晟果蔬有限公司、大同绿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以果蔬基地为基础的果蔬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建设承德露露集团与绿苑饮品合作的总投资3.6亿元软包装生产线项目,打造“饮品航母”。推进中储粮集团山西分公司与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杂粮业航母。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9亿元,带动农户41万户。

抓好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六大农牧偶合、生态偱环、低碳高效的农业发展示范区。核心示范区,即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聚集区。涉及南郊、大同、阳高、天镇、广灵、左云六县(区)的26个乡、230多个重点村。由2个出栏2万头种猪的原种猪场,3个5万头种猪场、6个万头商品猪养殖园区、10个一千亩到一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区、2万亩鲜菇、木耳园区、2个万亩杏园、2万亩黄花园和6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个农产品物流中心构成,示范种植总规模为27.5万亩,养殖规模50万头(不含鸡)。一般示范区:涉及16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60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50万亩干鲜果、150万头出栏猪、120万只出栏羊、10万头出栏牛等基础产业。(见表5)

农业发展的六大示范区

序号

发展区名称

分布的企业或乡镇

产品

1

南郊龙头企业发展区

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屠宰线、振东实业药材加工、夏进乳业、华晟果蔬、桑河玉米淀粉、振华蔬菜批发市场、广灵东方米业集团、食用菌公司、大同黄花菜总公司

肉、奶、粮、药等10大类

2

城郊奶牛发展区

口泉乡、水泊寺乡、西朝岭乡、平旺乡、古店镇马军营乡、西坪镇、倍加造镇、周士庄镇、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王官屯乡、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玉泉镇、谷前堡镇、小京庄乡等22个乡镇

牛乳

3

天阳盆地肉类发展区

北徐屯、狮子屯、友宰镇、龙泉镇、罗文皂镇、王官屯镇、鳌石乡、马家皂乡、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玉泉镇、谷前堡镇、张西河乡、杜庄乡、党留庄乡、瓜园乡16个乡镇为生猪产地。浑源、灵丘、左云等县为肉牛产地。

生猪

肉牛

4

城周蔬菜发展区

口泉乡、水泊寺乡、西朝岭乡、西坪镇、倍加造镇、瓜园乡、杜庄乡、党留庄乡、周士庄镇、龙泉镇、罗文皂镇、北徐屯乡、大白登镇、玉泉镇、三十里铺乡、南河堡乡、壶泉镇、蕉山镇、加斗乡、作疃乡20个乡镇

蔬菜

5

粮草产业发展区

天阳盆地、南郊平川水地区、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四县盆地共54个乡镇

玉米、马铃薯、人工种草

6

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区

黄花重点分布于大同县、广灵县7个乡镇,10万亩;鲜食杏重点在阳高县4个乡镇,5万亩;黄芪重点在浑源5个乡镇,40万亩;到2015年杏林、葡萄、药材总面积可达100万亩

黄花、黄芪、杏仁、杏脯、食用菌

创建绿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按照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创建一批有规律、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绿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以推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努力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及原料生产基地创建面积覆盖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三品”认证数量实现年15%的递增,新增“三品”60个。重点规划建设5万亩省级绿色农业标准示范基地1个,规划建设市级绿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面积20万亩。

二、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加大财政资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农业农村的份额,土地出让收益留成部分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以工补农特别是以煤补农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制定实施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措施,不断完善支持“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市县乡三级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农业建设。把各级政府用于农业和农村的建设资金捆绑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省、市、县在安排农业项目时要尽可能向示范区倾斜。创新信贷投放机制,农业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变事实上的离农倾向,在完善政府贴息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创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最大限度拉动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要提倡农户联户担保,互助合作,在不违反国家金融政策前提下,允许民间信贷健康发展,活跃农村金融市场。通过担保、社会投资和民间信贷,每年融资3—5亿元。积极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利用好现有非耕地资源。要把城镇重建改造整合出来的土地,把工矿、农村、乡镇企业废弃的非耕种土地,以及农村四荒地、林地、小型矿山出让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农业建设。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实施引进大集团、大企业战略,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设。

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摒弃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引导农民掌握职业技能,科学种田。采取多种渠道增加收入。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加强科教培训体系建设。在南郊水泊寺乡新建大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强化职业技能和劳动转移培训,大力加强科技入户和农民专业技术培训,使示范区所有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2项增收致富技术。二是努力引导农户走向现代产业组织,实现龙头企业+农户、物流中心+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户在市场中的博弈和竞争能力。为使农业增效,将大力进行农产品市场建设,实现存储、保鲜、装卸、运输、交易一条龙服务。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交易平台,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好国家和省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五是提高农民土地补偿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城镇化加快时期的农民利益保障工作。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扩大村镇银行试点,在有条件的县建立社区银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农村积极推广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推进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建设,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继续搞好重点推进村建设,启动实施新农村连片建设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完善提升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作用。以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和普及自来水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供排水条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以街巷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农民的教育辅导力度,普及文化、科技和法律知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劳动转移培训、教育扶贫五大工程,以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帮扶力度,加快五个贫困县脱贫步伐。

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一特三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战略。一特就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支持一批县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使每个县区都有几个特色支柱产业,形成自己的拳头和优势,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着重发展县城经济、园区经济、工业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三化就是坚持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互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较好的县区要强化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率先发展;中等水平的县区要强化产业支撑,实现赶超发展;欠发达县区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跨越发展。首先加强规划引导,坚持民营主导,园区承载、集群推进、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以县级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农服务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庄园经济等新型服务业。再者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建立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引智,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扶贫开发重点县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强县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到“十二五”末,南郊、左云两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要超过100亿元;城区、矿区、新荣、浑源、灵丘、阳高六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0到20亿元;大同、天镇、广灵三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要达到3到5亿元。力争11个县区的财政总收入总和达到300亿元。

一是科学布局,准确定位。按照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立足各县县情,合理布局主导产业。煤炭资源丰富的县,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的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引导资源型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假日旅游、工业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基础好的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交通条件优越的县,大力发展装卸、仓储、速递、贩运等物流产业,还可以从境外进口木材等原材料就地加工,返销境外。

二是园区承载,形成板块。把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结合起来,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纽带,培育打造一批产品加工度深、企业依存度高、产业关联度大,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各县可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形成杂粮、杏仁、北芪、果蔬、牛奶、生猪、肉牛、手工业品等产业板块,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生产要素全面支撑。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加大调控力度,引导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

四是培育市场,便捷经营。在南郊新建雨润集团物流中心、古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西果品批发市场,改扩建大同、阳高、天镇、广灵、南郊振华蔬菜5个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内容主要是存、储、保鲜、运输、交易、装卸等设施设备及工作、生活场所建设。在重点乡镇和规模化生产区兴建100个产地中小型商品集散市场,为农民提供交易平台,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五是拓展服务,分类指导。要搞好产学研结合,及时组织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指导县域经济充分运用科研成果。大力搞好优种繁育体系建设,为推动特色农业提供优良种源,扩大种、养殖规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预警体系。进行绿色无害化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进而打造出各县自己的优势品牌、名牌产品。

六是网络传输,动态管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各县所有服务体系都具备联网、传输、查阅、发布等综合信息平台的功能,使从事县域经济的企业家们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在市场博弈中获取主动。45个乡镇和30%的农户实现网络畅通,硬件、软件、线路全覆盖。各类服务实体都要建立数据库平台,及时进行监测、动态管理、收集、分析、整理、统计等工作。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七是招商引智,聚集人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要大力招商引智,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把各地知名企业家吸引到我市县域置业或建立分支机构。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各地企业家在我市县域进行开发和经营。

八是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各级领导要带头贯彻省委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指示,建立健全市级领导干部县域经济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研究破解难题、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目标责任制,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指标与干部政绩考核和升迁晋级紧密挂钩,严格兑现,切实把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六章 实施特色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明确我市城市定位,优化城市区域功能

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大运、同蒲通道为轴线,推进晋北中部城镇群建设。以大同、朔州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大同盆地为重点区域,形成联系紧密的晋北中部带状城镇群。据此要求,我市的城市定位是塞外古都、大佛名城。

(一)全面推进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修复

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加快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即以御河为纵轴,御东加快建设新城区;御西整治传统旧城区。为了呈现“塞上古都,大佛名城”的历史神韵和巍峨风采,要按照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对古城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按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方法,完全按照原材料、原形态、原工艺、原技术进行修复如旧,体现历史遗存的整体性。同时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发展服务经济的主要承载区。“十二五”期间,投资400亿元,精心复建古城墙、明堂公园、鼓楼东西街历史街区、代王府、书院、府衙、城隍庙等“双十”工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将华严寺、善化寺、文庙、关帝庙、法华寺、纯阳宫、清真寺、华严寺广场的恢复工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历史文化名城。

全面复兴历史文化名城。逐步拆除各类与古城不协调的建筑,恢复并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巷和里坊格局,恢复古城原有形制,有重点地恢复古城标识性历史建筑,充分体现古城景观特色。通过建设御东新区,疏解古城人口密度。在古城保护范围内不再建设现代建筑物。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平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强化平城遗址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二)御东新区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在御东建设现代化新城核心区,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重点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文化广场、市政中心、高铁站、客运站十大标志性工程。同时,由山西得一文化集团牵头,组织全国五、六个顶级房地产公司投资300亿元,一次性开发建设2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展现新城现代化风貌。以文瀛湖工程为中心,把御东新区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平衡、风景优美的生态新区。在御西古城之外的旧城区,大力发展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让古城和新城的特色形成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的强烈对比,并以城市的特色形成巨大张力和迷人魅力,让古今文明交相辉映。

以御东新区为中心的东部行政文化科技区,是以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区。“十二五”期间,形成新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城市信息枢纽,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初步打造“总部经济”。以大同大学为中心的院校积极发展产学研基地,凭借古城新城的双重魅力吸引更多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发,使御东新区成为科技人才交流中心、信息情报交汇中心、科学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城市形象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高标准改造旧城(口泉)区

要高标准地改造整治御西旧城(口泉)区,提高城市总体功能。要将小、散、乱的工业加以兼并和整合。逐步向周边县(区)的产业园区集中,这一方面可以腾出大量“黄金地段”来安置从古城迁出的居民,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将来打造CBD奠定基础。针对御西旧城区生态功能较差的现实,“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改造大同公园,儿童公园、十里河公园、将口泉区林场改造成植物园,在古城四周打造绿化带,将现代大型游乐设施引进御西旧城区。同时改造现有居民小区,均衡地摆布街心公园、小型绿地,使大同成为宜居、和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使山水园林让人愉悦,历史文化让人迷醉,个性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口泉区是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区域。要按照工业新型化的总体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整合“城”“矿”,促进融合和互动,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扩大经济辐射效应。加大资源型城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能力,加强城市绿化,逐步还原生态功能。

(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精心培育重点镇

加快县城发展是我市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塑造景观特色为基本途径,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服务能力,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形成彰显特色的标志和亮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水、供气、城市道路、生态文化公园等为重点的市政公用实施和公共服务实施的建设力度。搞好造林绿化,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形象,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要精心培育重点镇。力争我市3至5个镇进入全省“百镇建设规划”,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予以重点扶持。开展以垃圾治理、排水沟渠建设、街巷照明、公共活动中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村镇整治,实施产业集中园区、市政道路、燃气、供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实施、休闲公园六项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到2015年,力争全市重点镇主要基础设施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重点镇新改扩建基础设施符合市政标准,基础设施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强三大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扩大需求。

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凡占用大量优质耕地、能耗高、污染大、对周边居民构成安全威胁的项目一律不上;凡现有产能已经过剩、没有市场潜力的项目一律不上;凡本市有的项目没有在内涵上发展而在外延上要重复建设的项目一律不上。坚决避免盲目扩大外延,忽视内涵,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在投资方向上做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产业开发投资,继续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投资规模。二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向农业农村倾斜,向科技创新倾斜,向生态环保领域倾斜,向资源节约领域倾斜,向贫困县和贫困地区倾斜。坚决避免重经济轻社会、重生产轻生态、重生产轻民生的投资倾向。使投资产生的效益各方大体均衡,形成百业全面受益的良好效应。三是统筹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继续执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备案制或核准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中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的新型投资制度。

为避免盲目投资,对国有投资要进行跟踪评估,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鼓励民间投资,要营造“亲商、尊商、富商、益商、助商、安商”的投资环境,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实施“一条龙”的全程化服务。要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内需,培育更多最终消费需求。通过扩大需求拉动经济。

(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电信、电力、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以适应城市工业化水平提高后人口集聚的客观要求。到2015年,实现“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三个全覆盖,供水普及率达到97%,燃气普及率达到9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人均道路面积10m2,人均公用绿地面积10m2,绿化覆盖率达到37%。

(三)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要以强化对外辐射、畅通城市交通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公路等级层次,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实现市域一小时交通运行圈。超前谋划建设大同西坪到朔州平鲁的城市轻轨,形成连接同、朔两个中心城市的晋北中部城市圈大通道。计划投资606.8亿元,实施29个项目。加快建设大西高速铁路大同段、大张高速铁路,广灵-应县地方铁路,力争开工建设京新高速公路大同公路大同段、山西高速公路网东纵大同段(王庄堡-大营)、大同市环城高速公路南北环改造工程。实现县县通铁路目标。完成大同—天镇、大同—浑源、浑源—广灵、荣乌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大同飞机场改建扩建工程。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体系,发展清洁能源公交车,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利用率。通过一般干线公路升级、加宽道路、封闭主线、增设立交等措施,提高路网服务水平。要完善县乡道路改造和村村通公路工程。大力推行智能交通调度系统。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首都和省城两小时交通运行圈,真正实现与北京“同城化”。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工程见表6

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重大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内容

1

大同—张家口高速铁路

大同境内99公里

1260000

建设高铁

2

大同—西安高速铁路

大同境内20公里

250000

 

3

蔚县—广灵—浑源—应县地方铁路

122公里

366000

 

4

地方铁路专用线

133公里

266000

 

5

荣乌高速公路(大同段)

113公里

660000

 

6

天镇—大同县高速公路

101.48公里

484800

 

7

浑源—广灵高速公路(续建)

75公里

300000

 

8

大同县—浑源县高速公路(续建)

43.616公里

253100

 

9

京新高速大同段

11.305公里

61047

 

10

山西高速东纵(王庄堡-大营)大同段

13公里

90000

 

11

大同市南环城高速肥村—大浑线互通

25公里

1200000

 

12

国道省道干线改造工程

787.9公里

624589

 

13

县道改造工程

1168公里

290835

 

14

乡道改造工程

2835公里

291402

 

15

大同市旅游公路

803公里

167950

 

16

城市道路、停车场建设工程

需用土地779公顷

299257

新建扩建道路,停车场

17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工程

新建BRT快速公交2,规划改造“油改气”公交车发动机300

486040

完成天然气车辆系统工程

(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加快水利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十二五”期间,投资70亿元,着力抓好六项重点。一是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续建守口堡水库,总库容980万m3;新建册田、孤山、赵家窑、文瀛湖四座水库联合调度工程;新建城区水源地超采区引黄回灌工程和引黄入左工程。二是抓好民生水利。改善提高农村37万人的饮水标准和质量;续建8处大中型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6万亩;除险加固41座中小型水库;实施好中央财政小型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14.4万亩。三是抓好防洪抗旱减灾。综合治理市区御河、十里河、口泉河及11条中小型河流和11条山洪沟。四是抓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继续实施首都水资源项目,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151平方公里,完成区域水系生态建设项目,治理面积1633平方公里。五是抓好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新建水源地隔离保护工程、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湖区水源地泥河及水土保护控制工程等。六是抓好行业能力建设。重点抓好人才培训、水利信息化、水文监测能力建设等。

三、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要大力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管理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完善符合市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做到依法治市。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政府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社区和广大市民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使城市管理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和意愿,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监督,增加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市、区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信息化与城市化完善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城市办公网络化、城市商务电子化、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城市规划仿真化、治安管制预警化、应急布控联网化、市民建议微博化,把我市打造成“数字城市”,以期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加强物业和新开发住宅行为的管理。持续开展物业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业主主导、市场化运行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建立新开发住宅小区集中审查制度,开发主体必须按开发面积配建社区、幼教、养老等公共用房,必须建设相应的停车场位,使城市更加宜居。

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社区整治和街区治安、市政和卫生的长效化管理,实施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治理。实现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整体提升。优化城市形象,提高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形成天更蓝、水更清、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风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