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35200009/2023-00010
信息分类: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报
发布机构: 天镇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2-15 10:57
标题: 天镇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时效:

天镇县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5 10:57 来源:天镇县人民政府
| | | |

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山西省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的规定》《大同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将天镇县人民政府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务审批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1、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按照县委推进“三项建设”要求,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法治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政法系统选派60多名工作人员,进驻全县各民营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协助企业立规定制、依法治企,强化安商护企秩序维护,加大涉企法治服务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司法保护,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2、做好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山西省政务服务网“四级四同”事项标准化梳理,对全县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整合、压减和规范审批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的办理流程,完成各类事项1087项(行政权力事项784项,公共服务事项303项),入驻政务大厅456项。推进行政审批全流程整合与标准化建设,推行“二维码”扫码办事方式300多项,网办率达到100%,当前全县共发布784项最小颗粒度事项,其中一次不用跑事项784项,占全部事项的100%,505个事项实现马上办。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100%。发布“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套餐154个,其中可网办154个,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5%以上。

3、推行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按照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数据信息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事项对接的要求,对涉及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环节、审批流程和材料清单进行全面梳理,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指南,并探索实行并联审批,联合验收服务。

4、全面推行全代办服务。制定了《政务服务“全代办”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建设政务服务“全代办”工作专班,开设代办服务窗口,按照“自愿申请、无偿服务、专业高效、全程跟踪”原则,为全县范围内招商引资项目及企业(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各类服务,主动解决手续办理慢问题,对重点工程涉及的重大问题特事特办,切实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为文旅局李二口长城博物馆建设项目和民政局殡仪馆项目提供专人帮办服务,在前期整理完善相关资料后,一天内以告知承诺办理完成立项和选址意见书事项。

5、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出台《天镇县市场主体倍增实施工作方案》和《天镇县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按照育小、培中、壮大的总体思路,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推动业务下沉、服务下沉。今年,通过各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2000人次,全部实现“就近办”“全程网办”,全县市场主体净增3812户,总数达到13216户,同比增长40.54%。

6、着力打造特色化窗口。一是设立“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窗口,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及河北省阳原县行政审批局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联动机制合作框架协议,共签订跨省通办事项76项。二是设立综合受理窗口。推动更多事项进驻,普遍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今年以来已办2319件。三是设立全代办窗口。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全代办服务,变“群众办”为“我来办”,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项目尽快开工投产,已办理项目立项44件,企业备案25件。

7、做好“互联网+监管”数据汇聚。今年以来,共计汇聚数据5.8万余条,覆盖率达56.21%。下一步将持续对接各监管部门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尽快开展监管工作,同时做好审管联动,将新增市场主体尽快纳入监管之中。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8、加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坚持合同草案初审、常规合同复审、重大合同会审原则,全年审核各类合同13件。有效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9、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管理,实行制定机关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统一报备格式的“四统一”制度。二是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对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报备;对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公布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10、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县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全县各乡镇、各政府部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县委、县政府聘请大同市北岳律师事务所2名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在依法决策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全年出具法律意见书26份,切实做到依法依规决策、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合同审查论证、规范性文件制定、行政复议、合同签订等事项中把好法律关。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11、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核,办理行政执法证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贯彻落实《天镇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办法》,规范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清单制度,实行天镇县政府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不断优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今年,新申领执法证件164人,全部通过执法证件申领法律考试。

(四)落实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12、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形成1个涵盖城市管理、住房建设、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等17个领域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系统;组建市场监管、交通、农业、卫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6支队伍,全面开展部门内综合执法。乡镇层面,在11个乡镇均已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队,统筹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等工作。强化经费保障,县级财政为每个执法队配备工作经费2万元,向县公车平台协调公务执法车辆11辆,统一采购11台电脑、11台打印机、22台执法记录仪、94套制式服装,共计投入资金22.8万余元;强化阵地保障,各乡镇为执法队设立了专用办公房,配齐了必需办公设备,执法队人员、执法事项、执法流程等均制成版面向群众公开;目前全县11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共94人,其中有86人通过了执法证件申领统一考试,有效保证了基层执法力量。完善了“三项制度”,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职能部门需要协作配合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重大联动执法工作。建立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制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不属于本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业务主管部门处理。召开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在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间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强化了部门协作配合。

13、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和制度建设。一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情况。全县成立18支执法队伍,分别是: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监督综合行政执法队;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11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二是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案例指导、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考核与检查等制度的建立、衔接、落实情况。建立了“权责清单”和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三是为11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印发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文件汇编》,完善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考核与检查制度。

14、推动重点领域执法。交通运输局检查客运、物流、维修超载共计12次3起案件;文化和旅游局出动100多次对娱乐场所、互联网进行检查查处1起;市场监督管理局除常态化行政执法外,共办理食品、药品价格等案件74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69家,其中制造业60家,建筑业93家,批发零售业35家,住宿餐饮29家,居民服务业32家,其他行业20家。处理欠薪案件144件,为325人追回拖欠工资454万元;卫生健康体育局、应急管理局到现在为止行政处罚5家企业单位,共计行政罚款15万元;自然资源局累计矿产巡查256余次,其中夜间巡查36余次,参与巡查人数558人次,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5份。打击取缔违法采矿、采砂行为6起,立案查处违法矿产案件6件,处罚金额139204元。向公安局移送非法采矿线索6条,向纪检部门移送问题线索6条;农业农村局巡查20次,查处8起涉及畜牧、农产品、农机、兽药等领域案件;生态环境局检查700人次,查处生态环境领域案件3起,罚款10.4万元。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5、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一是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向所在党组织报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制度,要求各级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4次专题会,党组织书记先作报告,再由党组织其他班子成员和未进党组织班子的同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报告,党组织书记逐一进行点评,指出问题不足和努力方向,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二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对照满意率、落实率、公开率、时效率“四率”考核标准,实现了办理水平和工作实效“双提升”。2022年,共办理代表建议74件、委员提案111件,均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办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改进政府各方面工作。三是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依法行政方面,积极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探索解决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2022年,全县各单位共收到司法建议3件,检察建议23件,已办结25件。

(六)强化法律援助工作,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6、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效率开展。搭建法律援助统一服务平台,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完善一次性告知制度,承诺援助“零等待”基础上,完善了网上法律咨询、网上法律援助申请程序,扩展平台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全年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600人次。

17、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2022年,全县共有法律明白人522人,专职网格员118人,兼职网格员61人,开展专题培训2次。各调委会共受理矛盾纠纷450件,成功调处430件,调解成功率达95%。

18、推动依法治访,做好信访工作。

深入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2022年以来,以网上投诉件次和来访人次统计,共发生1903件次,与去年同期3236件次相比下降41.2%。其中来访1596批次3462人次,与去年同期2811批次6566人次相比分别下降43.2%和47.3%;网上投诉307件,与去年同期425件次下降27.8%。通过引导导入司法程序并提供法律援助53件,信访复查1件、行政复议1件,不断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引深矛盾纠纷调解,全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5起,化解信访突出疑难问题18件,化解率100%,切实把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走访责任,促进矛盾纠纷问题的解决,推动依法治访、做好信访工作与行政复议对接。我县继续开展县级党政领导接访活动(每月一次),特别在每年重要节点期间做到无假日接访,2022年以来,县级领导坐班接访196批次551人次,接待人次占比15.9%,及时解决重大、疑难和突出问题,提高了信访工作效率,确保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2022年,我县共依法处理违法信访人员28人(行政拘留1人、教育训诫27人),在全县形成了依法打击违法上访的高压态势,全县信访秩序持续好转。

(七)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加强法律宣传

19.创新普法宣传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转变

政法委制作了乡村法治微电影《团圆》,该剧在大同政法公众号进行了全市展播,被推送参加了山西省第七届平安山西“三微”比赛;司法局制作的反电信诈骗微视频、疫情防控法律法规26集系列宣传微视频和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法治要点13集系列微视频在“大同普法”发布;县融媒体中心开办了“以案释法”专栏,宣传了民法典。依法治县办、司法局组织成立了法治文艺宣传队,进行送戏送法下乡活动,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演出宣传活动,让法治在寓教于乐中发挥宣传作用,被市司法局推送评选全省“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

20、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县委党校对全县副科以上党员干部进行了两期培训。县委依法治县办先后在“天镇政法”微信公众号、大同普法、山西省法制报、山西法制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发表30多篇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文章。司法局组织全县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2期业务培训,组织27个行政执法单位254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五期“法治大讲堂”培训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为考试合格人员颁发行政执法证件。11个乡镇、16个社区积极打造亲民化、实用化的法治文化阵地。

21、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被授予“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集体”,谷前堡镇一畔庄村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逯家湾镇宣家塔村、米薪关镇石羊庄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积极参加第二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活动。

二、存在的不足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加强。全县市场监管、交通、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卫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十大执法领域普遍存在有编没人现象。农业农村局、省厅要求编制30人,县委编办给编10人,现在在编7人;交通运输局编制30人,实有执法人员43人,目前还没有统一划转到执法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职位设置一正两副,人员编制25人,现有队长1人(公安局副局长兼任),调入事业干部1人,辅助执法人员99人(原城管事业编制工勤人员20人,退伍安置军人19人,二次就业安置军人55人,临时人员5人),实有身份与编制身份不符,不能申领执法证。

(二)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需要加强。办公场所、执法车辆和执法装备短缺,农业农村局执法队只有一间办公用房,执法制服没有到位,执法车辆、执法仪、执法经费为零;生态环境局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零;应急管理局执法车辆为零,用房紧张;市场监督管理局单位用房紧张,档案室询问室均没有;各单位行政执法队虽然列入独立核算单位,有独立的法人,但执法队伍办公、办案经费没有单独分列。

(三)法治宣讲仍需加强。相关法律讲座开展不多,多数仅参加省市县统一安排的线上执法大讲堂和集中培训,结合本单位职责举办的专门法治宣讲较少。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五清单两图没有吃透,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四)法治人员需要充实。除各乡镇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有专职人员从事法治建设工作,其他单位没有专职法治工作人员,基本均身兼数职,分散了工作精力,难以用心尽力开展法治工作,影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三、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依法治县委员会制定了《天镇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2年度工作清单》,细化了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将履职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各乡镇、各部门共90家单位主要负责人撰写了述职报告。二是县委办、组织部完善了“督考一体”工作机制,加大了法治政府建设在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完善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晋升、调整职务职级相挂钩的工作机制。三是县纪委监委建立了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县委巡察组巡察内容,对两个乡(镇)一个政府部门进行了巡察,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县和全面从严治党协调衔接、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四是县长作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组组长,始终落实“四个亲自”,即: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亲自安排部署召开2次法治政府建设会议,批示了法治政府建设督查整改;亲自安排部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亲自安排行政复议体制改革。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认真贯彻落实《天镇县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的实施方案》和“天镇县八五普法规划”,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力度,规范政府行为,依法科学行使权力。

一是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督察。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参加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并组织专家对已经公开的报告进行评议。依托全面依法治县督察,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积极推动实现县乡(镇)全覆盖。

二是依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继续推动乡(镇)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公布本乡镇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建立健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落实合法性审查程序相关配套制度,贯彻落实省市党政机关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三是建立行政机关合同审查备案机制。推动县、乡(镇)政府建立部门内控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和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合同全流程管理,将与行政权力关系密切的各类合同、协议,纳入合法性审查和备案范围,提升各级政府政务诚信水平。

四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规划和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劳动保障监察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基层行政执法体制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强化经费、技术配套保障。

五是大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市场监管等十大领域案卷评查,推动执法决定合法适当,执法案卷规范有序。对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开展专项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六是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突出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尽快完成编制划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改革任务,特别是招录具有法律专业人员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以提升我县的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体制。


天镇县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