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同 
								
							
							
							大同历史悠久,境内桑干河支流、御河纵贯南北。古称平城、云州、云中,辽代改称大同,曾是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北方的边陲重地,是胡汉文化交融的地方,具有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大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一代霸业。西汉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白登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和亲之约,也就有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北魏登国元年(386),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北魏。北魏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于平城(今大同市内),经历六帝七世,直到太和十八年(494)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北魏在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辽金时西京大同再度兴盛于北方,成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中转站,联系各民族的纽带,大同再度辉煌。辽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把云州升为西京府。云州又被列入五京,成为辽国京师的陪都。辽清宁八年(1062)辽人仿照鲜卑族人立五帝丈六金像的做法,“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在云州建筑规模宏大、祖佛一体的华严寺。明朝时大同改变都城文化风貌。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但仍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9个防务重镇,被称为“九边”,大同成为九大军事重镇之一,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督率军民,在辽、金、元时期土城的基础上,把大同扩建成新的砖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廷派恭顺侯吴惟华攻下大同,大同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同义和团有四五百人,设4个团。七月下旬被官府暴力扑灭,马正太等8名首领被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偕同光绪西逃,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8月30日到大同,停留4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大同人民于1911年11月30日午夜举义,攻下总兵府,成立军政府,后被清军围城,太原革命军派续桐溪率忻代宁公团北上增援,与清军对峙。直到12月11日达成协议,革命军南撤。1937年9月25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发生在大同灵丘县白崖台乡的乔沟,八路军一一五师将士在林彪和聂荣臻率领下,全歼侵华日军坂垣师团辎重部队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杨成武率领独立团在灵丘驿马岭阻击歼灭日军增援部队300余人。该战既是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的首战告捷,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第一个辉煌胜利。
大同境内名胜古迹遗存众多:五岳中的北岳恒山,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同修的圣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境内有全国“文物之最”6处。(1)北魏风韵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余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第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1500余年。“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脸上、脚上的黑痣也与之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2)华严寺大雄宝殿,建筑面积之宏伟,殿顶鸱吻之高大,均为全国佛寺之最;华严寺天宫楼雕塑艺术,堪称辽金时期“海内孤品”。(3)善化寺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寺院。(4)九龙壁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是国内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5)悬空寺是中国唯一的高空绝壁建筑,也是中国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6)雁塔为国内建筑罕见的城墙上八角七级空心砖质瞭望塔。
截至2023年底,大同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级8项,分别是恒山道乐、晋北鼓吹、楞严寺寺庙音乐、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北路梆子、广灵染色剪纸、大同铜器制作技艺;省级50项,分别是老大同故事、恒山道乐、云州昊天鼓乐、晋北鼓吹、左云楞严寺佛乐、大同五音联弹会、踢鼓秧歌、地秧歌、浑源耍故事、雁北耍孩儿、阳合坡耍孩儿、灵丘罗罗腔、广灵秧歌、碓臼沟秧歌、红石楞秧歌、北路梆子、二人台、晋剧、大涧道情、广灵八角地木偶戏、鳌石赛戏、大同数来宝、大同梅花拳、广灵染色剪纸、广灵内画、康氏娟人、阳高布艺、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大同折纸、浑源凉粉制作技艺、灵丘烧饼制作技艺、浑源铸钟制作技艺、大同北魏贡酒制作技艺、大同结艺、高家笙管制作技艺、浑源砂器制作技艺、老大同什锦火锅、贺老人羊杂制作技艺、田园莜面制作技艺、浑源烧酒制作技艺、浑源正北芪加工技艺、广灵八大碗传统制作技艺、广灵柳编、大同云冈北芪酒酿造技艺、大同布老虎、积德益糕点制作技艺、大同味醋酿造技艺、大同勾刀面制作技艺、北岳恒山祭祀活动、灵丘打铁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三晋通
											三晋通
										 大同政务
											大同政务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