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喜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晋中市太谷区小麦灌浆期田间技术指导。
吕梁市食用菌基地。
忻州市甜糯玉米种植基地。
朔州市万亩有机旱作高粱基地。
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村民正在晾晒陵川潞党参。
阳泉市丰收节主场活动上的小杂粮展示。
长治市潞州区余庄村专业合作社辣椒喜获丰收。
运城市黄河滩小麦基地。马小梅摄
大同市黄花合作社的工人正在分拣鲜黄花菜。(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临汾市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麦收现场。刘婷婷摄
秋风送爽,五谷飘香。在三晋大地的田野上,沉甸甸的果实等待着收获,农民们的笑脸比阳光还要灿烂。2025年,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关键节点,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翩然而至。今年我省的庆祝活动,涵盖丰收、文旅、体育、教育、消费等丰富内容,充分展示了我省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政策实惠喜润三晋
9月16日的阳泉市盂县北关村,沸腾了起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四面八方的农民汇聚于此,共庆丰收,分享喜悦。
在主场启动仪式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农民们用自编自演的歌舞表达内心的喜悦,用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展示一年的劳动成果。
“山货大集”赶集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来自全省的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齐齐亮相,各种特色农产品令人应接不暇。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专程前来,一边游玩一边采购:“阳泉的农产品主打‘富硒牌’,都是功能食品,对健康有好处,一定要多买。”“既能买到好东西,又能直接支持农民朋友。”……
在阳泉市首届农文旅融合暨太行一号公路阳泉段文旅推介活动现场,“云游阳泉推荐官”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的旅游资源,“丰收节专属线路”打卡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参与。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山西正探索着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策春风暖,实惠润心田。近年来,我省连续发布了一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把农业需要、农村需求、农民关注的政策、技术、信息、服务等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丰收节期间,省农业农村厅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司法部门开展“法治下乡”活动,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全省大型义诊活动周,都是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农机轰鸣响,科技助丰收。山西省第十届农机操作手暨第六届无人植保机培训技能大赛上,来自全省的54名农机操作手和33名无人机飞手同台竞技,让这场比赛精彩纷呈,也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来自怀仁市的参赛选手霍元乐表示,平时对无人机的使用也比较广泛,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无人机带来的便利,“如今种地不一样了,无人机飞一飞,农药就撒好了,再也不用背着药箱满地跑了。既稳定了产量,又节省了人工开支。”
品牌强农战略成效显著。我省将组织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机旱作·晋品等相关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杭州农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不断提升我省特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这几年跟着政府参加了不少外地的展会,见识广了,我们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也高了,价格上去了,销路也打开了。”山西省劳动模范、阳曲县清风良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翠萍说。
农耕文化薪火相传
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厚重的农耕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丰收节期间,三晋大地通过各种形式,让悠久的农耕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第十六届农民书画展上,一幅幅以“和美乡村”为主题的作品吸引着不少观众驻足。这些由农民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虽然笔法不及专业画家娴熟,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热情,真实记录了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和丰收盛景。“好戏连台”乡村电影戏剧展演活动,将展现晋剧、眉户、豫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今年丰收节期间,我省进一步挖掘了稷山板枣、阳城蚕桑、浑源恒山黄芪、长治党参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态和文化价值,积极拓展文化遗产功能。在稷山县板枣文化节上,千年枣园迎来了八方宾客,人们在这里感受着板枣种植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各地都在组织丰收乡宴活动,届时,富硒宴、土豆宴、小米宴、玉米宴、杂粮宴、砂锅宴等各具特色的美食一定会让人大饱口福。美食现场制作体验环节,让大家不仅能品尝到美味,还能了解背后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故事。
2025年“村歌嘹亮”主题活动中,全省各地的农民用自创的歌曲唱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源自田间地头的歌声,没有华丽的编曲,却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农民的心声。“我们自己写的歌,唱的是自己的日子,感觉特别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农民歌手如是说。
非遗在丰收节中焕发光彩。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展示着精湛的手工技艺:剪纸、面塑、布艺、漆器……这些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各地还充分利用古村落、古镇、古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传统街区等,以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为特色,开展手工技艺展演、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体验和消费场景,以多元形式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农业发展成果。
城乡融合活力涌现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舞台,更是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今年山西的丰收节庆祝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提振城乡消费,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秋消费季”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在全省范围内,一系列公益助农促销、“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农耕美食展销等活动同步开展。各大电商平台开展丰收节主题促销活动,培育了一批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为重点的带货主播,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
“青耘三晋”直播助农活动,一群年轻人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大家好,这是我们村的特产小米,熬粥特别香……”90后返乡青年王佳宇正在直播间卖力推介家乡产品。一部手机、一个支架,连接起了山村与全国市场,让农产品销路不再发愁。
体育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是今年丰收节的一大亮点。2025阳泉市第二届“村BA”比赛、山西省晋美乡村田园健康跑、县域足球赛等体育活动,将健康理念融入节日庆祝中,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没想到我们村里的篮球赛能这么火爆!”参加“村BA”的球员李峰兴奋地说。
城乡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我省推动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开展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观赏丰收美景、品尝丰收美食、体验丰收喜悦。一批特色民宿在丰收节期间一房难求;“山西人游山西”活动让更多本省居民发现了身边的美好。
各地举办的花椒节、辣椒节,红彤彤的产品不仅是调味品,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是乡亲们红红火火的生活。通过深度开发相关产业链,芮城县将小花椒做成了大产业,带动了大量农户增收致富。长治市武乡县的返乡创业者魏秀峰将辣椒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法治下乡、健康下乡、教育下乡一系列下沉服务让农民群众有了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司法厅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省教育厅宣传推介“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省卫生健康委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省大型义诊活动周,真正把服务送到了农民身边。
丰收节展现的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农业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农村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农民正在从富裕走向小康。
数说“三农”成就
2025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9.1亿元,同比增长3.8%。
2021年—2024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80亿斤以上。2024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293.7亿斤。
2024年,我省强化项目带动,建设整县整建制单产提升县20个,1234个规模种植主体打造新技术试验田,项目区单产平均增加10%以上。
2020年—2025年,5年来我省累计设立了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了1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4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05万亩,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2024年,我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88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3068家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发展到5.9万家,农民合作社8.3万个。全省托管服务面积1.05亿亩次,稳定服务小农户310万户。
截至目前,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数达到2388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76个。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35条,72个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