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河走向世界
—第十二届车河有机农业论坛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灵丘县车河沟与龙渠沟的云雾景观成为车河有机社区的生态名片。资料图片
灵丘县车河村,一个曾名不见经传的晋北小山村,通过12年有机农业实践,村民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至2.5万元,吸引了全球31个国家的专家前来探寻其振兴秘诀。
8月的灵丘,秋高气爽,硕果盈枝。8月28日,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在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圆满落下帷幕。
论坛举办期内,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80位外宾和70位国内有机农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全域有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商全球有机农业发展大计,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前沿问题。
论坛盛况: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的完美融合
自2014年创办以来,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累计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8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灵丘,成为学术交流与引才聚智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由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共同主办,与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并行召开,凸显了“全球视野、中国实践”的特色。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有机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论坛取得了实质性成果。8月26日,两项重要标准正式发布:《农用酵素(种植业用)》与《旱作谷子酵素有机种植规程》。
前者是民间技术经科学验证后形成标准的典型案例,后者对水资源匮乏的旱作地区生态改善意义重大,将推动有机谷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这两项标准的制定颁布,为有机农业的标准化、品质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规范指引,有助于规范市场、提升产品质量。
突出特点: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多元交流
本届论坛突破了传统学术会议的固有模式,采用了“研讨+展示+体验”的多元交流方式。
论坛同期开展了车河记忆展、有机艺术展、非遗文化展演等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讲述了车河有机农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8月27日晚,在由126名运动员参与的武术展演活动中,20余个精彩武术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灵丘作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地的文化底蕴,为论坛增添了文化交流的色彩。
论坛期间,嘉宾们深入田脊梁合作社、十里沿河、车河有机社区等地实地观摩,亲身感受灵丘县有机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与实践成果。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在定位和内涵上实现了显著突破。从议题广度看,本届以“全域有机”为核心,将有机理念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视野更为开阔。
从目标维度看,本届论坛更注重“输出实践”——通过灵丘等案例,总结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从国际参与看,来自31个国家的嘉宾代表占比超过半数,涵盖全球多地有机组织与实践者,交流范围更广、合作潜力更大,使论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交流平台。
重要启示: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全球有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可能:通过有机农业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多元统一。
论坛聚焦有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强调通过生态友好型技术(如土壤培肥、生物酵素、旱作技术)实现生态修复与稳产,为干旱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农业方案。
论坛还探讨了建立碳中和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有机农业收益途径,促进有机农业从“有机好吃不减产”的技术阶段跨进“有机生态能赚钱”的产业阶段。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车河有机社区,亲眼见证了这个曾经典型的“空心村”如何通过有机农业实现华丽蜕变。
车河有机社区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转型、从贫困治理到社区共建,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咨询委员会主席周泽江指出:“车河原来是一个贫困的山村,现在有农业,有旅游业,有它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
韦德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迪格贝表示:“我对车河有机社区项目的发展印象深刻,车河从一个贫穷的农村,逐步转变为一个有机社区,并且使当地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这对我们加纳的有机社区非常有借鉴作用。”
未来展望:有机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层叠如画的梯田、翻涌生机的绿浪、惬意觅食的鸡羊,以及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车河村用12年的有机实践,让“乡愁”不再只是回忆,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
十二载耕耘,车河村集体经济从“零”跃升至2023年的13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元增长至2.5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
车河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产业发展,更在于守住了乡村的生态本底与文化根脉,让田野间飘荡着泥土的芬芳,让村落里能寻见记忆中的乡愁,让农民在守护家园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
车河是灵丘全域有机战略的生动缩影。从2013年车河村首探有机农业的破冰之举,到2025年灵丘县10万亩有机种植版图的壮阔铺展,12年的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车河模式”。
在未来发展上,论坛强调提升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市场导向机制,提高生态产业经营效益,实现生态产业的外部经济性与有机农业的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
站在新起点,大同将持续深化全域有机发展理念,推动有机农业与多产业融合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论坛落幕了,但车河的实践仍在继续。
“国际智慧有机乡村大会永久会址”的成功落地,让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成为了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地标,让“车河模式”的经验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也让“乡愁有机”的故事继续回响在世界范围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