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召开“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邮政管理局专场)

10月28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邮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瑶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大同市“辉煌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邮政管理局专场)。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守忠同志,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利同志,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郎超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邮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场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请韩守忠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韩守忠:

同志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大同市邮政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今天,我们代表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市邮政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需求、推动行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时也希望通过与大家的深入交流,让社会各界更清晰地认识邮政业的职能价值,凝聚共识、携手推动全市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再攀新高。
五年来,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山西省邮政管理局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主线,立足“畅通循环、服务民生、赋能产业”三大定位,在政策赋能、规模扩张、网络完善、服务升级、产业融合、安全绿色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不仅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活力的增长极,更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寄递服务支撑。
从发展规模看,五年来行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4493万件飙升至2024年的1.25亿件,年均增长率28%左右;快递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各类邮政、快递网点从不足1000个扩容至2154个,新增跨越、拼多多等优质市场主体,形成“多元竞争、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行业连续5年获评地方“突出贡献单位”,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发展根基上看,营商环境得到更好优化。“十四五”期间,我们始终通过“政策赋能”与“规范监管”两轮驱动,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前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将业务经营审批时限从25天压缩到20天,积极推行许可备案在线核查,企业全程线上办理,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2024年,全省首家联合编办、交通局发文,明确将县级邮政管理责任纳入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职责,解决县级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格局;2025年出台《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及其实施细则,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建设奖补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在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上,城乡物流体系实现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我们以“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为核心目标,构建“城市便捷高效、农村覆盖全面”的寄递网络体系。城市物流节点建设上,重点推动区域分拨中心与末端网点升级。在政策引导下,顺丰、中通、京东三个快递主要品牌在同建成晋北区域分拨中心,并鼓励投用“双层环形交叉带+多层小件分拣机”,快件处理效率提升70%以上,全市单日快件最大处理量突破170万件,有效解决物流高峰期快件激增的处理难题。末端服务网络优化方面,先后制定了《大同市快递末端服务站运营规范》,联合规划、住建部门印发《大同市推进城市智能快件箱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市智能快件箱超500组,格口数11万个;末端网点突破2000个,形成“分拨中心—末端站点—智能设备”三级配送网络,市民平均取件距离不断缩短。今年,市邮政管理局与市公安局、交通局、工信局联合推动《大同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落地,23个无人驿站、超20辆无人快递车投入运营,在平城、云冈、云州、浑源等区域开展试点运行,为城市寄递注入“智慧元素”。
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上,服务网络实现全面升级。我们始终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动员全行业克服农村人口分散、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实现从“部分覆盖”到“全面服务”的转变。自2022年起,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当前首要攻坚任务,综合实施农村网点“旬跟踪、月通报、定期督导”机制,创新构建“邮快、快快、交快”等协同模式,在有条件的县域积极开展“统仓共配”“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通过整合县域快递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切实解决农村快件“进村难”问题。全市1349个行政村进村率提升至76.4%,位居全省前列。日均投递农村快件超10万件,切实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快递进村”,打造“快递+”特色模式助力地方产业。十四五期间,助力云州黄花、广灵小米、浑源黄芪等农特产品发运超600万件,支撑产值1.6亿元,有力服务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普惠服务与创新转型同步发力,行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坚守“两条红线”,农村邮路汽车化率从2020年的不足70%提升至2025年的91.58%,普服网点升级改造,乡镇局所叠加简易金融、联通缴费等便民业务,警邮、税邮、政邮等合作网点覆盖所有县域,党报党刊当日见报率保持100%,打造3个主题邮局,邮旅融合更加深化。邮政行业智慧转型加速推进,强化“互联网+监管”模式,全面推广智能安检机、无人快递车、无人驿站、通用寄递地址编码等新技术,韵达、中通建成绿色半自动化分拣中心,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快递包装治理,全市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8%以上,累计回收复用瓦楞纸箱超700万个,新能源车辆保有量突破100台,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安全寄递与权益保障双向赋能,行业生态更加健康规范。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构建“责任落实、监管联动、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安全防控体系。配备兼职安全员195名,实现分支机构全覆盖;深化寄递安全“三项制度”专项整治,发挥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作用,联合公安、禁毒、扫黄打非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服务保障工作,切实守护寄递渠道安全。此外,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持续加强,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妇联等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快递基层网点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升;将快递员纳入“户外工作者驿站”服务范围,开展“暖蜂行动”等慰问活动。按年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两届邮政业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技能比武促进技能成才。行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多名快递员获得省市级荣誉,1名快递员当选市人大代表,从业人员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同实践贡献更多邮政力量。
谢谢大家!
视频:张雁君
主持人:
谢谢韩守忠同志。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日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大同市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谢谢!
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韩守忠: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市邮政管理局始终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网络、优模式、强保障”三维发力,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便捷的寄递服务:
一是织密农村寄递网络,实现“村村有服务”。我们创新采取“统仓共配+多元合作”模式,推动阳高、灵丘、天镇、新荣等8个县区建成共配一体化运营体系,指导天镇、新荣等区县升级县级分拨中心并全部投用自动化设备,134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快递服务”,进村率达到76.4%。彻底解决了过去“老百姓取件跑十里、农产品出山难”的问题。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补贴支持站点运营,确保站点“建得成、能运营、服务好”。
二是优化进村配送模式,提升投递效率。构建“邮快、快快、交快”多模式协同进村网络。比如联合县级交通部门开通18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复用6个县乡级客运站代运快件,月均代运超5.8万件;引导快递企业与农村商超、村委会合作,实现“快件集中存放、群众就近取件”。截至2025年9月,日均投递农村快件超10万件,农产品通过寄递渠道发运的时效较2020年缩短30%以上。
三是强化监管与服务提升,保障群众权益。开展农村寄递物流问题集中整治,实施构建企业自查、监管部门严查、县区交通部门排查“三查并进”,市级企业支持、加盟企业配合、运营企业负责“三方责任”,领导挂帅、全员执法、群众监督“三向发力”的“333”治理模式,累计立案50起,挽回群众损失2.1万元;建立农村网点“旬跟踪、月通报”机制,组织执法人员每月下沉乡镇、行政村检查,2025年至今累计检查62个乡镇264个行政村,解决群众反映的“投递慢、取件难”问题228个。现在农村群众不仅能方便取件,还能通过村级站点寄递农产品,比如阳高县的杏果、浑源县的黄芪,通过快递网点发往全国,带动不少农户增收,真正打通了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
黄河新闻网记者:

当前消费者对快递服务质量和自身权益保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请问“十四五”期间大同市邮政业具体通过哪些措施推动快递服务质量提升、保障用户权益?谢谢!
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利: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市邮政管理局始终把“提升服务质量、保障用户权益”作为民生工作的核心,从“监管、维权、提质”三个维度构建保障体系,让群众寄递更安心:
第一,以“常态化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我们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要求,以快递服务质量为重点,专项整治“违规作业、用户投诉、无证经营”等问题,及时清退服务质量差的末端网点,整顿市场秩序;在节假日等快递高峰时段,同步开展快递服务保障专项督导,并通过线上监控平台实时监测快件分拣、转运环节,全力保障快件不积压、不延误。持续完善“邮政业申诉平台+12345热线”双维权通道,并在官方网站、末端网点公示监督电话,畅通群众维权渠道。12345热线投诉响应率、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广大市民群众用邮用快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以“精细化培训”强化权益保障水平。为全面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水平和快递服务质量,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在定期“送法入企”的基础上举办“行业讲座”活动,选取最基础、最突出的共性问题开展培训,内容涵盖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等,直击行业难点痛点。同时,结合行业内常见的服务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将单纯的学习法律条款转化为现实应用场景,通过“订单式”培训、“场景化”演绎,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助力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以“智慧化转型”提升快递服务质效。积极推广智能装备应用,指导顺丰、京东、中通等主要企业配置快件自动分拣机、智能安检机等新设备,实现快件分拣效率翻番。持续深化无人技术与行业融合,联合公安、交通、工信等部门印发《大同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鼓励无人车配送快件等新业态场景应用。支持寄递企业积极参与“低空物流支线—无人机末端配送”等项目,加快推广无人驿站建设,以智能化揽投高效接驳提升快递服务质效。目前,全市投用无人快递车超20辆、无人驿站布设23个,末端服务效率提升20%以上,快递行业以“数智”赋能,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大同日报记者:

快递员是邮政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市在保障快递员合法权益、提升快递员职业归属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大同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郎超:

感谢您的提问。快递员,是勤劳的小蜜蜂,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的群体。“十四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保障快递员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政策保障、服务关爱、职业提升”三措并举,让快递员“工作有保障、生活有关怀、发展有奔头”。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筑牢权益底线。先后联合与人社、发改等部门印发《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实施方案》《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构筑起扎实的快递员权益保障政策体系,推动快递快递员社会保险参保率得到显著提升。持续规范企业用工,督促快递企业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标准、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权益,扎实筑牢快递员合法权益底线。
二是完善服务关爱,提升幸福感。联合城市管理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将快递员群体纳入“户外工作者驿站”服务范围,及时征集快递员日常需求,协调驿站内提供休息座椅、充电插座、热水、微波炉等服务。协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暖蜂行动”“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送清凉”“送温暖”等活动,向快递员发放米面油、冰袖、围脖、手套等解暑、防寒慰问品,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推动职业提升,拓宽发展空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山西省邮政管理局部署,扎实开展快递行业人才重点工作,按年度开展快递员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1569人次,内容涵盖快递收派、安全操作、绿色寄递等,114名快递员取得初级职称;建立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机制,组建评委会专家库,鼓励快递员参与职称评审,打破“职业天花板”,成功举办2届邮政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行业内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十四五”期间,皇甫永军、张宇等多名快递员荣获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经大同日报等媒体刊登宣传,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更深。现在越来越多的快递员表示,“工作更安心、生活更暖心、未来有信心”,行业队伍稳定性显著提升,为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主持人:
谢谢郎超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答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三晋通
大同政务
晋公网安备140200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