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2022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01-13 12:32
标题: 大同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53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时效:

大同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5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1-13 12:32 来源:
| | | |

尊敬的孙敏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2022年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您的这一建议提得很及时,您从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来建议加快乡村发展,对改进政府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关于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这也是我市始终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关

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十项措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来指导相关工作。

三、关于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作进一步研究,并在聚焦精准方略,创造性地落实。

1、在人才振兴方面。出台了《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同易扶组办发〔2022〕1号,鼓励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等群体参与乡村治理,挖掘其中的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强大舆论合力。在用足用好技能培训和持证社会政策方面,大力开展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坚持持证就业保脱贫,技能提升促振兴。对全市脱贫农村劳动力调查摸底,全员登记造册,根据各类型农民能力素质,做到培训项目与生产急需、岗位必需、市场所需“三个对应”。不断优化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做到应培尽培。用好和山西农大市校共建大同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院这一平台,大力提升农民素质。2022年,组织全市脱贫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到2025年,全市脱贫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全部实现持证。到目前为止,完成乡村致富带头人240人。

2、在产业振兴方面。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倾斜支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示范区。发展壮大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逐步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2022年力争达到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完善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实现共建、共用、共管。在全市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打造米薪关镇过家屯、玉泉镇滹沱店、南村镇周图寺、红石塄乡下沿河、蔡村镇峣村、龙泉镇花苑、西坪镇贺店和郭家窑乡芦家窑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逯家湾镇薛三墩、龙泉镇守口堡和许堡乡于家寨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王官屯镇众和村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南河堡村汇地产业、宜兴乡直峪村有机小米、武灵镇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官儿乡黄芪产业、大白登镇蔬菜产业、西紫峰村黄花鸡养殖、郭家窑乡郭家窑村有机杂粮药材加工、左云县特色观赏作物、平城区森海食用菌种植和云冈区金农合作社蔬菜种植10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事业拓展等方面搞好示范、打造样板,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

3、在文化振兴方面。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市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挖掘乡村本土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重塑现代乡村文化空间,加强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性利用,并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潜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让非遗文化、民族服饰、绿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运用现代工艺、找准市场脉络、不断改革创新,促进乡村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做大品牌。把旅游要素聚集起来,提供互动式、体验式、嵌入式服务体验,让乡村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形成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循环。

4、在生态振兴方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抓好乡村清洁工程,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整顿、完善、巩固、提高”的总基调,全力整改存在问题,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以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覆盖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针对全市197个易地安置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方案》同易扶组发〔2022〕1号,要求一体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安置区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体规划,要做到“五通五化五有”(“五通”即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视、通网络;“五化”即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有”即有活动广场、购物点、卫生室、文化站、垃圾收运点,力争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完善迁入地配套基础设施,组织对安置区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再次排查,统筹考虑各安置区规模、周边设施情况、人口流量流向和未来发展,在全面摸清底数基础上,提出补短板项目建设方案,列出清单,补齐短板,逐个予以解决。要尽可能利用现有配套设施,补齐水、电、气、暖、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点、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实现提质扩容。

5、在组织振兴方面。强化乡村基层力量,帮助乡村培养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及其他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和其他类型六类对象,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派驻工作队595支,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作用。积极争取中央、省衔接资金,2022年市级衔接资金预算投入3.45亿元,加强衔接资金管理使用,落实市县预算投入,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度。创新管理机制,推广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方式,切实管好用好资金。配备“一站式”便民服务场所,提供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法律援助等服务,争取实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丰富文娱活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紧贴形势任务,紧贴服务对象,紧贴受众人群,深入开展安置点文化体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依托文化活动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群众精神风貌。对安置点陈规陋习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陈规陋习精准施策,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红黑榜、积分制、政策激励等措施分类治理。开展小手拉大手等专题活动,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向家长宣讲酗酒、赌博、封建迷信等危害的方式,逐步改变家长思想认识,转变不良生活习惯,宣传推广典型。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大同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9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