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3-02-17 10:26
标题: 大同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时效:

大同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7 10:26 来源:大同市人民政府
| | | |

2022年,大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省市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第一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中心组学法、任前考法、宪法宣誓、年度报告等工作制度,推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常态化。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类培训必学内容、各级党校必修课程。

二是全面加强统筹推进。制定大同市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方案(法治中国规划、法治政府纲要、法治社会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举措,逐步搭建起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四梁八柱”。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同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切实打通中央及省市委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全省首家聘请第三方对市本级、市经开区、各县(区)和市政府各部门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进行评议,评议报告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汇编成册印发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市4个集体和4名个人被评为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与高等院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题研究,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

三是全面推动学法用法。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学习8次,领会核心要义,研究落实举措。市政府严格落实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法治专题学习4次,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科技进步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营造更优法治环境

一是清理隐性壁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市本级和市直各单位7万余份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合规性评估,审核拟取消和进一步规范的权责事项236项,为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扫清障碍。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搭好惠企纾困服务桥梁,当好民营企业坚强后盾。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成立“涉企服务专家团队”及“全代办”团队,完成办理承诺事项752件,代办事项91件。推进落实“一网通办”,初步建成了联通省级、覆盖市、县、乡、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市各级监管部门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共录入监管行为数据50余万条。

三是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与邮储银行大同分行签订省内首个信用信息共享协议,开创了全省信用信息共享领域先河。推动建立“信用+家政”“信用+医疗”应用场景和相关制度,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全市信易+应用场景共计38个,超过全国261个地级城市的平均水平。年内,“信易贷”注册企业6800家,通过平台为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66.8亿元,注册企业数量和贷款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在“信用大同”网站依法依规公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68万余份,同比增长10.5倍。持续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交通运输、建筑市场、医疗卫生等60个领域出台信用评价和监管制度,信用监管领域同比扩大1倍,监管领域数量居全省第一。

四是深化法治服务保障。印发《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措施》,让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组织制定《大同市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中的积极作用。成立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组织开展“万所联万会”、在政法机关设立商会联络室、成立云小萱巾帼法律服务队等,为企业和商会提供常态化“法治体检”。组建高端法律服务团,聚焦解决开发区建设、政府招商引资、国企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等专项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全省首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基地”在我市揭牌,进一步推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

(三)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效

一是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印发了《大同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立法计划》,完成了《大同市大清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条例》《大同市桑干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完成了《大同市电动车管理条例》的修订和《大同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废止工作。

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2022年,对送审的涵盖医药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教育、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127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既注重对文件制定主体、权限、内容等方面的合法性审查,又对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不当的措施予以纠正。

(四)严格法定程序制度,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制定《大同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在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项目上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将政府行政决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有力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年内,共审查《大同市人民政府与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市政府合同32件,有效防范合同风险,切实提高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要求,市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城市管理、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卫生、劳动监察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0个县(区)中除平城区(市级执法队承担)、左云县(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外,其余8个县(区)在市场监管等9个领域(生态环境领域为市级垂管)行政部门分别加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实行“局队合一”体制,市县两级10个领域锁定事业编制3166名,有效减少执法层级,理顺执法体制,提升执法效率。

二是推动完善乡镇(街道)执法体制改革。调整完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对照权责清单目录,共梳理27项执法权下放乡镇(街道)执法队集中行使。完善乡镇执法队伍考核管理机制,加强经费装备保障力度,制定大同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文书格式范本(试行)、行政执法流程图和综合行政执法流程规范,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供具体指引。全市727名乡镇(街道)执法人员通过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并取得执法资格。组织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大讲堂”15期,开展专业法律知识培训34期,参训6.3万余人次。

三是依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年内,全市233家单位1605名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参加了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合格1485人,通过率92.67%,清理退休、调离和不符合执法岗位身份人员295人。在全省首家开展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工作,形成市级执法数据统计分析情况报告,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进行公示。加强乡镇(街道)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开发线上考试小程序,在全省首家开展乡镇(街道)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线上考试。开展“微笑大同文明执法”主题活动,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有效提升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启动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依法处置突发事件

一是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设。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依法推进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治建设。研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强化科学有效监管。制定双随机抽查事项计划与清单,2022年度,共录入1102条监管行为数据,进一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共立案查处150起案件,对涉案的52家企业,2名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累计行政罚款521万元。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年内,累计培训考核49场232期次,参考7452人次,通过6673人次,通过率为89.9%,通过分层次、多种类的培训,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能力整体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

(七)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效能

一是积极推动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持续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县(区)行政复议局人员编制外部划转工作,成立市级行政复议专家委员会。2022年,市政府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9件,审结72件,依法纠错46件,纠错率63.9%;共办理市政府行政诉讼案件62件,召开重大复杂案件协调会11次。

二是全面推进政务“五公开”。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年内,共受理58件政府信息依法申请公开,全部依法合规进行了答复。规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全市19家政府网站,全部合规运维,总体合格率100%。全市在“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报送系统”备案运行的78个政务新媒体,总体合格率100%。

三是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跟踪督办,确保建议提案办理进度加快、办理质量提升。2022年,共办理14件省人大代表建议和22件省政协提案;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87件,市政协提案258件,所有建议提案均在规定时限内办复,办复率达到100%,代表和委员的最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八)全面坚持依法治理,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一是培育全民法治信仰。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持续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切实提高评议质量。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坚持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大力推进“智慧普法”,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强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口等设立宣传栏,充分利用“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进行集中宣传。结合“法律七进”,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不断丰富普法宣传形式,开通“大同普法”抖音号,组建大同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出台《大同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工作举措》,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融合。加大基层法治创建力度,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5个,培养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5736名,覆盖率100%。

二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全市共建成1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发布《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指引》,全力推进大同市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建设。在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侨联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民营企业和归侨侨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依托免费法律服务咨询网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24小时免费法律服务,年内,共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1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99%,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07件。选拔400余名优秀律师深入平城区各街道社区,开展“一社区一律师”工作,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依法分类处理和解决信访问题,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以上,进京赴省越级上访量同比下降79.65%。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44.9万件,办结率99.5%,综合满意率98.1%。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开展10个“枫桥式”司法所和30个“准枫桥式”司法所的创建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473次,调解案件11371件,调解成功11234件,调解成功率为98.8%。切实加强全科网格建设,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共建、服务共享的网格治理新格局,2022年,全市网格员共调处小纠纷9096件,化解小隐患27757件,提供小服务120321件。高质量完成大同仲裁委换届工作,积极办理仲裁案件,化解民商事纠纷,全年共受理案件186件,标的额8.3亿余元。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深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就所在地区及领域带头宣讲较少。

二是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发展不够均衡。部分县(区)法治政府建设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基层法治人才不足,法治工作队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待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还未真正实现全面有效覆盖,行政执法设备设施配比不足,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有待提升。综合执法改革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符合身份条件的执法队员紧缺,涉改人员编制性质不统一的问题。

四是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仍有差距,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智慧普法的形式较为单一。

五是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上有差距。重大决策目录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顾问参与依法决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坚持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一)扛起责任,始终亲自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始终把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争做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市委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八、九、十次会议及迎接中央法治督察工作会议。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并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亲自研究部署。2022年,市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就法治建设工作专门批示35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共研究法治建设工作17次,对全面深化依法治市实践,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大同作出部署。制定出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2年度工作清单,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清单,实现了法治建设有方向、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

(二)狠抓落实,始终督促检查推动。按照“督考一体”推进模式,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专项督察的重点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计划,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督察和书面督察的形式,对10个县(区)和78家市直部门集中开展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项考核。制定《大同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实施方案》,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常态化。立足我市法治建设工作实际,将述法大会与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大会相结合;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各级党委巡察内容,有力推动中央、省委各项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凝聚合力,始终支持全面推动。结合工作实际,重新调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各协调小组成员名单,以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保障把法治建设摆在新时期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坚定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督促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特别是不得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大力提升领导干部尤其是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四、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情况

2022年,共办理市政府行政诉讼案件62件,其中一审审结20件,二审审结34件,判决生效后需市政府履行的案件全部履行到位。

五、下一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大同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法治大同,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持续加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宣讲,使“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领域”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切实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强大的政治遵循与思想伟力。

二是提升工作实效,在细化实化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上持续加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整体部署和省市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细化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培育重点县(区)参加评选,力争在综合示范创建中取得突破、树立标杆。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全力推动“平城法治论坛”举办,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土优秀法律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为纵深推进法治大同建设提供力量。

三是提升法治水平,在政府权力运行规范化上持续加力。进一步提高重大行政决策质量,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和时限发布决策目录,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对重大措施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加强部门法律顾问履职服务过程化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顾问工作质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推进审批服务高效化、便利化,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提升执法质效,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上持续加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建设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依法审慎办理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制度。

五是提升人才储备,在法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持续加力。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强化教育、管理和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