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05-14 09:32
标题: 大同市召开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解读新闻发布会
文号:
时效:

大同市召开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5-14 09:32 来源:大同发布
| | | |

 

http://www

4月29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有关内容,并回答媒体提问。

主持人: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委市政府新闻中心主任  殷雪年

http://www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也就是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为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文件精神和内容,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席志俊同志,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闫华同志,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韩德军同志,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科负责人张红敏同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王春宇同志,请他们深入解读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有关内容,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议程有两项。首先,有请席志俊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席志俊:

http://www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的“三农”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已于4月10日印发。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聚力打造农业赛道,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把农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作出“三农”贡献。

文件包括8个部分47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两个确保,就是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开展“吨粮田”示范创建、整建制单产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提升三大行动,扩大大豆油料种植,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同时,抓好设施农业、畜牧业生产,示范推广有机旱作膜下滴灌,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聚焦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群体,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聚焦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重点区域,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乡村产业上,围绕“6+2”特优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产品品牌营销,全链条推动特优农业发展。今年做强省级大同黄花、市级恒山黄芪特色农业专业镇,培育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总投资214.78亿元的253个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02.27亿元。持续打造叫响“大同黄花”“大同好粮”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乡村建设上,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布局和村庄建设,扎实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房、水、路、电、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市将打造30个精品示范村,270个提档升级村,所有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在乡村治理上,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大同优秀农耕文化,持续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两个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科技创新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畜禽良种供种保障率提升到8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6%。农村改革方面,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设和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办证,推进灵丘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民增收举措方面,要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为抓手,重点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要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做强特色劳务品牌,让农民实实在在挣到钱。谢谢!


视频:张雁君

主持人:

谢谢席志俊同志的介绍。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开始提问。

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http://www

“钱袋子”是农民群众关注的头等大事。请问,大同市将有哪些举措强化农民增收?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席志俊:

感谢记者的提问。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23元,同比增长9.8%,增速全省第一。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拓宽经营增收渠道、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完善农民增收政策措施、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等四个方面发力,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9%以上,脱贫人口和脱贫县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

一要拓宽经营增收渠道。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今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支持龙头企业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培育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今年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要达到230万亩,服务小农户25万户。

二要促进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做强“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等特色劳务品牌。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继续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同时,完善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要落实完善农民增收政策措施。积极落实中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落实好省级给予大豆种植每亩补贴100元、油料作物种植每亩补助10元政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引导有条件的村规范开展收益分配,提高农民分红收益。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灵丘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的路径。

四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加大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http://www

今年国家和省启动实施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请问2024年大同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 王春宇

http://www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市坚定扛起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粮食单产提升,确保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一是压实责任,稳定种植面积。我们已下达了2024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将421.7万亩粮食种植、14.5万亩大豆、6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8万亩油料种植生产任务,分解下发各县区。各县区也已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将种植任务逐级分解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地块。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大豆粮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五良”融合,提升粮食单产。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助力粮食增产丰收。重点实施云州、阳高、天镇3县区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成新增、恢复水浇地5.4万亩,高质量创建10万亩“吨粮田”;发布《大同市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依托山西农大高寒作物研究所以及邻近地市科研机构及企业良种资源优势,主推粮油作物良种33种,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谷黍、高粱、马铃薯等杂粮作物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73%以上,较上年度提升1.7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引进高效低损联合收割和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等机械,提高收获质量,减少机收损失;支持发展有机旱作节水滴灌80万亩,整建制创建阳高、浑源玉米单产提升,高标准完成好阳高县、云州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新型经营主体粮油作物单产提升项目,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全膜双垄沟播、合理密植、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应用;深入推进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高校合作力度,引进农技、种子、农机、节水灌溉等高级专家,整合省、市、县、乡各级农业专家,统筹“三队包联”“科技特派员”“技术帮扶”等队伍,紧盯关键环节,全程跟踪指导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强化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

三是防灾减损,保障颗粒归仓。坚决贯彻执行“减灾就是增产,防胜于救”的理念,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目前,我们已制定印发《2024年全年气候趋势预测与避灾防灾减灾通知》《关于“倒春寒”气象防范应对的工作通知》《大同市202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分区域、分作物、分阶段细化指导防范措施,统筹抓好干旱、洪涝、病虫害等防范应对工作,降低极端天气和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下一步,将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注意收集和分析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及时分析研判气象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化预警,落实防范措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谢谢!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http://www

大同市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哪些具体的载体和抓手?是如何推进的?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科负责人 张红敏:

http://www

感谢记者的提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已经成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载体。作为全省“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要窗口,我市在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上努力打头阵、当先锋、作示范。今年出台了《大同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三种类型,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效能)为重点任务,分类推进,久久为功。今年全市安排打造30个精品示范村、270个提档升级村,所有行政村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安排,从4月上旬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围绕村庄清洁、院内整齐、厕所卫生、交通沿线干净的基本要求,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同时按照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左云县,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三个片区划分,将常住人口多、产业比较集中的国道、省道、旅游路贯穿成线,打造三条精品观摩线路,沿线重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精品示范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上,具体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快提升村庄规划水平。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村庄特色等实际,科学定位村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科学确定村落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乡村建设风貌、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和标准。

二、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存量问题抓整改,增量工作抓规范”,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提升,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持续推进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掏、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三项机制”的落地落实。到2027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政府所在村、中心村和易地搬迁安置区等为重点,兼顾水源保护区、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高铁高速沿线、重点河流沿岸等区域,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以上。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一直是制约村庄环境的“顽疾”,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7年,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覆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同时,在村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对随意倾倒、填埋垃圾行为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长效稳定运行。

五、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整治。深入开展“五清一改”(清理村庄残垣断壁、生活垃圾、村内河渠、农业废弃物、农户庭院、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农村人畜分离,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建设,开展村庄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工程,建设生态乡村。

六、因地制宜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按照全市串点连线成片的布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廊带、示范片区。围绕长城、桑干河、火山群、恒山、唐河大峡谷、平型关等旅游景点沿线,高铁高速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具备建设条件的建制镇、区域中心村,具备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乡村和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辐射区的重点村等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推动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健全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五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http://www

近几年预制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同市预制菜产业未来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 闫华:

http://www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预制菜产业政策机遇难得,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新发展阶段催生的新业态,对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农牧资源、冷链技术等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优化预制菜产业布局、扩大预制菜产业规模、提高预制菜产业效益,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亿元,培育2条超亿元预制菜产业链,培育5个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2个预制菜知名品牌。为加快推动我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大同特色预制菜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有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优化预制菜产业基础。提升原料供应能力,鼓励绿色优质特色原辅料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县域特色预制菜原材料种养示范基地,推动优势特色预制菜原材料本地化、规模化生产,为预制菜产业链提供前端原料支撑。打造产业集聚园区,支持预制菜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开展黄花、杂粮、畜禽、中央厨房项目等预制菜优势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延伸预制菜产业链条。加强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引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布局全产业链,吸引头部企业和上市企业在我市设立集采中心,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与我市现有项目进行匹配对接合作,促进预制菜产业提档升级。发展中央厨房项目,加快形成畜禽类、果蔬类、杂粮类、主食类等中央厨房预制菜品类,培育冷冻、冷鲜、常温三大系列产品的预制菜矩阵。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建设中央厨房项目。探索“中央厨房+智慧餐饮”为核心的智慧餐厅样板。培育优势示范企业,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养殖屠宰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建设预制菜生产线。到2025年培育2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化联合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农耕文化、传统手工技艺,以文化赋能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在商业区、美食街区、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一批预制菜体验点,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提升预制菜发展能力。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继续建设一批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在全市全面布局自动化立体冷库、低温初加工、生产预冷、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齐预制菜上游“最初一公里”和下游“最后一公里”短板,提升预制菜物流配送能力。打造“大同味道”预制菜品牌,推广具有大同地域特色的餐饮美食,支持“老字号”传统美食、特色名吃进行预制菜工业化改造。利用大同“国际美食之都”影响力,大力推动老大同“八大件”、浑源凉粉、速食刀削面、杂粮蒸饺等产品成为颇具市场吸引力的特色产品。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带动大同特色美食走出去。重点对接终端连锁餐饮企业,扩大预制菜在餐饮企业的市场渗透率,鼓励企业对接国内一线市场,设立预制菜体验店、产品专区。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推出更多独具卖点的特色单品。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进预制菜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谢谢!

大同日报记者:

http://www

农业作为大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发展“四大赛道”之一,请问今年将如何围绕“6+2”特优农业来推进农业赛道提速提效?谢谢。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 韩德军:

http://www

谢谢记者的提问。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市是特色农业大市,高寒冷凉气候、光能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市发展特色产业的绝对优势。我市也立足我市资源禀赋,明确了发展壮大种植业、畜牧业、设施蔬菜、渔业、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黄花、黄芪6+2特色优势产业,聚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为发展壮大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大同市“融入京津冀农业要先行”全力推进农业赛道提速提效行动方案》,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4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一是实施粮食增产行动,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持续开展耕地防撂荒工作,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421.7万亩以上,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重点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发展有机旱作节水滴灌农业80万亩,示范创建10万亩玉米“吨粮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总产量达到26.1亿斤。

二是实施畜牧产业转型行动。畜牧业受市场低迷影响,发展势头有所放缓,我们将调整发展理念,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20个畜牧养殖标杆企业,新建、提升100个畜禽养殖场,提高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开拓多元市场,深化与国内头部供应链企业合作,健全完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体系,打造首都肉制品供应基地,畅通优势畜产品销路。

三是实施设施蔬菜增效行动,全力建设面向京津冀核心市场的优质蔬菜产区、华北重要蔬菜供应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新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总产稳定在70万吨,重点是将寿光模式全体系在我市落地,在巩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加工转化能力,以天镇铭宸、阳高圣阳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实施渔业产业挖潜行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更多渔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大力推广新型水养殖技术,带动我市渔业逐渐实现由粗放经营、单一增产向提质增效、绿色生态转变,争取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800吨,养殖水体增幅达30%以上。

五是实施林下经济壮大行动,立足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推进杏果、沙棘,林药三条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森林康养建设示范单位2家,力争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6亿元。

六是实施农产品加工升级行动,锚定做长农产品加工型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效益和竞争力,拉动第一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220亿元,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1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60%。

七是实施黄花产业提质行动,重点在提高单产、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上下功夫。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推广标准化种植,多措并举推进主产区鲜菜亩产稳定在2000斤以上。加大鲜黄花销售力度,向千万斤迈进,今年力争达到100万斤以上。开展黄花“拳头产品”研发,争取在功能保健食品、特色预制菜、休闲佐餐等方面打造几款爆款产品。筹划举办黄花产业发展大会,参加各类农交会、召开专场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大同黄花”,提高品牌影响力、知名度。

八是实施黄芪产业提升行动,抢抓黄芪药食同源批准机遇,聚力提升加工水平,实施好恒山黄芪专业镇、云冈黄芪产业园、天镇药茶产业园、天镇黄芪加工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黄芪食用、药用价值,实现产业联动增值。谢谢!

http://www

主持人:  
谢谢韩德军同志。由于时间的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五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加大对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的宣传报道力度,提升全社会关注“三农”工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